说到显示面板,大家几乎就会想到LCD和OLED,前者是一项已经相当普及的技术,广泛应用在各种显示设备上。后者则是近几年才逐渐普及的新显示技术,也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除此之外,还有QLED、MicroLED也被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 会烧屏的OLED OLED又称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原理我们不多说,来说说OLED对比传统的LCD有哪些优势。 首先是OLED最大的一个优势,自发光。不同于不发光的液晶,需要依赖于背光,可以自发光的OLED可以将电视厚度做得很薄,LG甚至将OLED电视的厚度做到了叹为观止的2.57毫米,最厚的地方也不超过5毫米。而且,因为OLED为像素自发光,所以可以实现对每个像素的开关,实现像素级的分区背光,理论上可以实现无穷大的对比度。 也正是由于其自发光的特性,所以OLED拥有更广的可视角度,而且功耗相比有背光模组的LCD也更低。同时,OLED的色彩表现也比LCD好上不少,拥有更广的色域。OLED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特性,就是可以在塑料、树脂等不同的柔性衬底材料上进行生产,实现软屏。曲面屏手机和可折叠手机就是利用了OLED的这一特性。 不过OLED也有致命的缺陷,就是OLED所采用的有机材料的老化速度比LCD采用的无机材料更快,而且OLED在长时间显示某个静置的画面,就会留下残影,这也就是OLED独有的烧屏现象。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技术可以缓解烧屏的现象,但是仍不能很好的解决。
活在实验室里的QLED 说完OLED,我们再来说说QLED。QLED又称量子点发光二极管,OLED的优点QLED都有,比如自发光,低响应速度、广色域等等。当然,QLED的优点是OLED无法比拟的,那就是QLED采用的是无机量子点材料,相比OLED的有机材料寿命更长,不会出现烧屏现象。 不过由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量子点因其容易受热量和水分影响的缺点,无法采用和OLED一样的制程,需要研发新的制程。QLED技术刚刚起步没多久,存在可靠性和效率低、元件寿命不稳定、溶液制程研发困难等制约因素,所以目前QLED还是只存在于实验室,离商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是有人会问了,三星不是已经推出了QLED电视了吗?其实,现在市面上的QLED电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QLED,而是可以看做是LCD电视的升级版,通过在LCD电视的背光前加一层量子点膜,让电视拥有比传统LCD电视更好的画质和色彩表现。 所以,现在市面上的QLED电视是光致发光,需要依赖背光;而真正的QLED是电致发光,可以实现像素自发光。
造价昂贵的MicroLED MicroLED简单来说其实和我们在路上看到的LED发光广告牌差不多,只不过MicroLED把每个小灯珠做到了微米级别。和OLED一样,MicroLED也是像素级自发光,它将传统的无机LED阵列微小化,每个尺寸在10微米尺寸的LED像素点均可以被独立的定址、点亮。
MicroLED 比现有的OLED技术亮度更高、发光效率更好、但功耗更低。但是MicroLED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制造工艺难度大,其中最难的就是“巨量转移技术”,简单来说如何把千万数量级的像素点光源转移到基板上。 生产难度高、良品率低导致MicroLED价格昂贵,目前的大尺寸MicroLED电视价格都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
谁才是下一代显示技术? 那么OLED、QLED、MicroLED谁才是下一代显示技术呢?如果从性能方面来说,同样都是像素自发光而且还不会烧屏,寿命更长的QLED和MicroLED毫无疑问是完胜OLED的。但是如果考虑上各项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QLED还处于实验室阶段,量产遥遥无期;MicroLED良品率低,成本高昂,而且目前也没有真正的民用产品出来;相比这下,OLED已经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了,虽然价格普遍要比LCD高上不少,但是也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从现阶段看,OLED如果能再进一步降低价格,或许有望取代LCD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但是从长远来看,OLED也是一项过渡的技术,QLED和MicroLED才是最终形态。不过,就目前的情况,LCD虽然在手机等小屏领域已经开始被OLED取代,但是在电视领域依旧是绝对的大哥。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其实并不会去过多的纠结用哪种显示技术,便宜好用才是王道。就算QLED和MicroLED能够实现商用了,价格下不去的话,也依旧无法撼动LCD的地位。
深圳商显产促会官方公众号
深圳市商用显示系统产业促进会面向全国商显同仁,接受投稿发表、商务合作、资源置换整合、入会申请、广告投放、资讯交流等。
联系人: 魏贤富 0755-83672629 18681575310 冯 飞 0755-26948756 18718577677 王 健 0755-26726845 13927479639 ID:b2bdisplay 图文均转自cnBet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