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库 商显案例 品牌库 访谈库 活动库 技术库 商显引擎 商显协会 智慧显示

最新资讯

【商显头条】贸易战背景下,显示行业核心科技中国企业有多少?

来源:未知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5-10
摘要:美国制裁中兴类的禁令是否会扩大,在更多科技领域里同中国「交战」?这种博弈对于双方的利弊如何?这目前还不能确定。但显然这些年如火如荼发展的中国科技产业开始意识自己的虚弱:核心科技被在被人手里,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博弈已成焦点,美国开始对于中国科技企业打出禁令牌,中兴的事件表明如果禁令不消除,相关美国企业将不能向类似中兴这样的企业提供零部件、商品以及软件和技术。

 

未来美国是否会扩大禁令,在更多科技领域里同中国「交战」?这种博弈对于双方的利弊如何?这目前还不能确定。但显然这些年如火如荼发展的中国科技产业开始意识自己的虚弱:核心科技被在被人手里,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

 

 

五大领域谁心虚 解析中国显示产业软肋

 

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企业这些年在通信领域不断崛起,但是在技术研发以及专利积累上仍有短板。具有类似情况中国科技行业还有很多。这些年逐渐壮大的显示产业也有着自己的软肋:同样是对于核心技术的把控能力太弱。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下显示产业的核心科技分布情况。

 

液晶面板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目前我国的面板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中国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平板显示生产地区,占比将达到全球市场的35%。目前仅仅京东方一家企业在全国就拥有12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其中2条在建)。中国崛起的过程极为不易,在日本、韩国等地区的不断挤压下能有这样的成绩值得肯定。但面板产业规模巨大的背后,问题也比较突出。

 

2018年中国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平板显示生产地区

 

由于我国进入平板显示产业时间较晚,在专利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液晶显示全球专利申请前10位中,韩国企业2家、日本企业7家,中国企业寥寥无几。国内平板显示产业长期只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缺乏核心技术,70%以上的材料依靠进口。

 

液晶面板的结构

 

液晶显示面板主要由六种原材料组成,包括混合液晶材料,驱动IC,偏光片,背光模组,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其中液晶分子材料中国几乎没有布局,采购多数来自于德国的企业。液晶分子材料大约占液晶面板成本15%到20%左右,而占据20%到30%产值的光学模组材料(偏光片等)更是中国面板产业的软肋。

 

液晶面板使用的偏光片

 

偏光片的两大核心原材料PAC膜和TAC膜,占偏光片物料成本75%左右,目前中国还是依赖日本进口。其中TAC 膜全球主要由日企厂商供应,富士写真和柯尼卡美能达两家日企全球市占率分别为70%和20%,两者占据全球TAC膜市场约90%的份额。

 

此外集成电路(显示IC等),中国集成电路的市占率也仅在5%左右,要知道中国可是生产了占市场需求35%左右的面板产品,可见显示IC等原材料的缺口也很大。

 

中国面板企业的短板:上游产业链的薄弱

 

虽然这几年日本基本退出了大型液晶面板市场的争夺(目前只有JDI还在LTPS领域继续开展经营),韩国也开始逐渐向OLED面板升级,但是中国液晶面板产业还是大而不强。如果细细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面板产业背后日系厂商等外资力量的身影从来没消失过。因此我们在为中国面板产业崛起而高兴的时候,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面板企业的短板:上游产业链的薄弱。

 

数量与潜力 OLED面板产业的追逐

 

OLED面板一直被认为是液晶的继任者,各国在OLED面板领域都有投入。不过从IHS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在智能手机用的中小尺寸OLED屏市场,三星一家独大。2017年,三星出货4.22亿片OLED屏,其中柔性OLED达到了1.5亿片。而相比之下,LG只有100万片左右(柔性OLED只有50万片),国内的维信诺只有330万片,京东方、天马和台湾友达出货都不到100万片。

 

LG在大屏领域布局 展开中国电视品牌合作

 

中国目前在OLED面板产业方面有所键鼠,包括京东方以及维信诺在内的企业都在积极拓展的自己的生产线。但是相比于韩国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有差距的。目前韩国三星主攻小尺寸,LGD主攻大尺寸,可以说分工明确,竞争力不容小觑。

 

国产面板厂商积极布局OLED技术

 

并且中国的OLED制造材料依然是靠进口。特别是在制造设备端,比如真空蒸镀机等,更是被日韩厂商所把控。蒸镀是OLED制造工艺的精华部分。蒸镀机的工作是将OLED发光材料附着在玻璃基板上,在OLED生产制造中必不可少。现在中国在蒸镀机领域还没有什么发言权。

 

Canon TOKKI蒸镀机

 

目前蒸镀机的主要提供方为Canon TOKKI。这是佳能旗下的子公司。除Canon TOKKI之外,韩国也有企业可以生产蒸镀机,但是良品率不如Canon TOKKI。此外还有大量日本企业在OLED生产链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比如OLED生产必须的蒸发掩膜大多由Dai日本印刷公司生产,日本电气玻璃公司制造的玻璃基板,日本出光兴产的OLED发光材料。离开这些材料公司,中国的OLED生产就没有办法大规模开展起来。

 

中国OLED面板线逐渐增多,但是在核心制作工艺上必须依赖外国的企业。特别是日本的企业,其在显示领域的技术优势是明显的。虽然这些年我们在大众领域似乎不再见到那么多的日本品牌,但是在2B领域,日本仍旧有明显的市场主导权。

 

激光显示 核心技术仍在别人手中

 

激光显示(包括激光电视以及激光投影机)的核心器件有两大部分,第一就是成像芯片,第二则是光源技术。这几年中国市场的激光光源投影机发展速度很快,从教育市场到工程市场,从家用市场到影院市场,可以说中国的激光光源投影机渗透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同时中国也崛起了很多激光光源的企业,诸如海信、光峰、视美乐等等。

 

激光显示的基础是投影,投影机技术就只有DLP和3LCD两种,核心成像器件被美国和日本所把持。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投影机市场,但是显然中国并没有掌握核心成像技术。

 

美国德州仪器的DMD芯片特写

 

 

但是激光投影机(激光电视的本质是反射式超短焦激光投影机)的成像芯片有两种,第一种是DMD芯片,这个完全有美国德州仪器提供,全世界仅此一家。也就说是世界上任何DLP技术的投影机都得使用美国德州仪器的DMD芯片。这种芯片是原理是在不到一英寸的面积上植入百万级的反射镜,技术要求很高。中国目前DLP投影的芯片完全依靠采购。

 

爱普生展示3LCD投影核心器件

 

而3LCD投影机的成像芯片是高温多晶硅液晶面板,英文简称HTPS LCD。这种面板也只有爱普生和索尼可以生产。只不过索尼使用的反射式高温多晶硅面板,索尼自己称为SXRD技术,其实本质还是LCD。中国虽然面板厂不少,但是大家都在关注LTPS LCD技术,也就是低温多晶硅面板,没有面板厂在HTPS LCD方面做投入。

 

而投影光源方面,目前激光已经成投影机领域的热点,中国品牌虽然在推进激光光普及方面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也没有掌握核心器件。激光半导体发射器目前由欧司朗和日亚提供,其中日亚的技术更有优势。

 

日亚的激光半导体发射器

 

中国虽然有光源品牌,但是也只能向日亚等品牌采购最基础的激光发射器,然后自己整合成为光学引擎,没有办法掌握最基础的激光发射器的价格,就没有办法完全自主激光光源的整体价格。

 

虽然这几年激光电视以及激光投影机发展的不错,但是我们仍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激光显示领域,中国的企业在更多还是在做整合的工作,在基础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来看在激光显示领域,中国企业还没有办法脱离国外品牌的器件支持。

 

LED显示屏 自主研发但竞争激烈

 

LED显示屏算是中国发展较为不错的产业,过去几年LED显示器企业几乎都采用cree、日亚等国外厂商的芯片或者其芯片封装成的的灯珠,不过随着国内三安光电、华灿光电等芯片厂商的崛起,国内显示屏企业开始大量使用国产产品。

 

中国在LED大屏领域基本掌握核心技术 但是存在竞争激烈 创新不足的情况

 

可以说LED显示屏的核心科技基本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基本实现了上游芯片高速增长,中游封装平稳发展,下游应用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即便没有外国企业的支持,中国LED显示屏的产业也可以自主发展,并且技术水平并没有代差。

 

不过值得注意是,led显示屏行业入门门槛低,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不注重技术积累以及创新投入。很多中小企业都沦为代工品牌,产品相互之间的差异并不大。目前中国市场的需求增长暂时还能维持众多品牌的生存,但是未来市场一旦有变,中国LED显示屏行业就会有大洗牌。

 

Micro LED等技术的发展需要时刻关注

 

虽然目前来看中国LED显示屏的技术积累还不错,但是随着Mini LED以及Micro LED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必须保持最前沿的技术跟随。同时中国要在产品应用设计上多下功夫,目前中国现有LED显示屏品牌多达上百个,众多品牌的解决方案极为类似,如果不针对市场进行优化,未来很可能无法争夺市场主动权。

 

VR显示大热 综合实力的较量

 

这几年中国的VR显示产业也非常火热。VR产业囊括的技术非常丰富。VR集合微型显示、交互技术、光学器件、开发引擎、全景相机、行业应用等技术为一体。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硬实力其实有很高的要求。中国在上述的诸多领域其实并没有主导权,不过很多中国企业一直跟进研发,可以说整体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

 

VR眼镜的构成 同时说明VR产业是多技术融合的产业

 

在显示方面,目前VR技术主要依托于OLED显示屏幕。中国在小尺寸OLED屏幕的积累没有三星强势,产量还不够。大多数的OLED屏幕都供给手机使用,因此无法有力支撑VR产业的需求。不过未来随着中国OLED面板产量的提高,相信OLED面板的供给量会较为充沛。

 

芯片处理以及软件应用方面一直是中国VR产业的软肋。其实在手机领域我们也可以发现大多是手机的处理器还是高通的。中国自主的处理器GPU能力并不强,而VR恰恰对于GPU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因此这方面中国还要积极的追赶。同时现在很多VR应用还是基于Unity3D、Unreal Engine 4等引擎。中国VR厂商目前还没有实力打造出具有生态潜力的开发引擎。

 

虚拟4引擎 很多VR软件依托此开发环境

 

虚拟现实交互技术方面,中国整体实力不差,在算法上可谓各有千秋。这方面并不算中国的短板,但是中国的VR企业很多都生存压力山大,主要依靠风投存活,未来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捉襟见肘可能会影响发展。

 

中国的互动捕捉技术并不弱

 

现在中国内地有很多VR产业园,这是一件好事,推动新技术的发展,给予土地的支持是有意义的。中国的VR产业发展也具有不错的态势,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VR产业园不可能遍地开花,它需要配套的产业链,同时需要人才的积累。很多产业园仅仅是为了炒作概念,从而给当地的经济增加吸引力,对于VR产业的认真考察和前瞻还是不够的。

 

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过渡,从显示产业其实也能看出大概。目前中国显示产业主要还是承担制造整装的角色,虽然相比于过去在技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来看在核心技术上和国外的企业仍旧有明显差距。虽然中国显示产业规模巨大,但是如果不能蜕变升级,未来在技术更迭中风险很大。

 

不掌握核心科技 中国显示产业在未来在升级换代过程中将没有主动权

 

如何才能掌握核心科技?仅仅依靠收购是不够的。国外的人才培养机制值得借鉴,很多国外企业十分注重与大学、研究院所的课题合作,从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自主创新的根本还是人才。而中国大学很多课程并不合理,与前沿工业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中国的科技升级除了要加大资本投入,同时也要注意人才的培养。从短期来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个转变的过程却是必须的。

 


中关村在线

责任编辑:一舒
  • 扫一扫,关注“商显世界”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