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7年对于商用显示行业而言可谓是风起云涌,先是各路新老技术的对撞,再是竞争热点的转移,无不给商用显示行业的未来走向增添一抹神秘的色彩。投影时代网盘点过去一年商用显示行业出现的种种趋势,为行业未来的走向提供些许借鉴。
「三剑客」分化提速,技术创新挑起大屏拼接竞争「脊梁」
◎几家欢喜几家愁,「三剑客」的不同命运
盘点商用显示行业,必定离不开「三剑客」的话题。翻看2017年各上市企业交出的答卷,不难发现,小间距LED屏市场仍处在订单、出货持续增长的上升通道,同时,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动作上更加积极。业内人士指出,自2016年以来小间距LED行业从业品牌数量至少增长了2-3成,市场活跃度空前。
液晶拼接市场,3.5mm拼缝产品日渐成为主流,尽管面临上游涨价等挑战,市场整体仍是以增长为主旋律。业内人士指出,宏观经济的趋稳向好,市场下沉,以及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等因素的带动,成为小间距、液晶拼接市场持续增长的动力。
DLP拼接一端,相比之下市场整体较为低迷。尽管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DLP拼接有一定受益,但其高端市场的「窄众」定位决定了此种影响较为有限。而另一方面,小间距LED及液晶拼接加大了对室内高端市场的渗透力度,为DLP市场整体回暖进一步增大难度。
◎技术创新引领竞争航向
商用显示行业竞争,技术仍是其中的主线之一,而创新则成为新的牵引力。如小间距市场,P1.2产品主导高端,P1.5主打性能,P1.8主打价格。而随着COB等技术的崛起,内部竞争被激活,对于保持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液晶拼接方面,3.5mm产品市场异常活跃,1.8mm产品市场不断发力。伴随产品技术体验的不断改善,向高端应用发起冲击。值得关注的是,OLED技术在2017年可谓进展迅速,其提振了液晶显示企业整体信心。
DLP方面,则缺少此类前瞻性技术的支撑。目前激光光源对于DLP拼接的体验有所改善,但惊喜不足,同时带来成本增加。相比之下,技术创新的驱动力较前两者要弱一些。
总体而言,2017年,小间距LED行业的整体攀升仍在持续,内部竞争因素值得关注;液晶稳中有进,技术变革值得期待;DLP拼接整体仍低迷,去产能、去库存或带来新的亮点。
OLED「已成气候」,应用开拓难题待破解
◎惊艳!OLED的华丽蜕变
回顾2017商显行业新闻,「OLED」的出现频率绝对可以用「爆棚」来形容,而其作为一项新技术,发展速度之快也令人咋舌。2017年各大显示行业展会上,OLED大出风头,除了显示技术更加稳定、成熟外,产品线的多元化布局也为其商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LG壁纸型OLED商用显示器
诸如InfoComm China期间,LG推出厚度仅3.65mm的壁纸型OLED商用显示器,同时有玻璃一体化OLED数字标牌推出,极大地丰富了商用标牌产品阵营。CES 2018期间,LG Display又展出了全球首款88英寸8K(7680×4320)OLED显示器,进一步丰富了其OLED产品阵营。
◎巨头扎堆,OLED「未来不是梦」
布局OLED,如今已成为商显企业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的战略布局。消息称,未来三年LG将以OLED为重点,投资1200亿元;2018年还将在广州建设OLED电视面板厂。包括三星、京东方、夏普等显示巨头在内,全球OLED生产线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 据DSCC统计,2017年OLED市场总体将增长57%,达232亿美元。2018年仍将保持50%的强势增长,达349亿美元。2016至2022年间,复合年增长率预期为27%。到2022年,市场将超600亿美元。显然,自2018年起,OLED将进入一个爆发式增长期。
◎落地可期,应用开拓难题待破解
OLED显示具有诸多优点,但困扰其商业化应用的因素,一是价格高,然而这是任何新技术发展初期都会遇到的问题,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局面打开,都会得到解决。另一个因素则是生产工艺的瓶颈,即在大尺寸制造方面,印刷或蒸镀能否解决良品率问题,2017年Kateeva正式推出OLED喷墨研发/试产系统,全年已出货4套,预计到2018年第二季度还将出货3套,最高可支持到55英寸OLED面板制造。
随着工艺难题逐步得到解决,规模量产指日可待。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将是,如何有效拓展OLED应用领域。当前,受制于价格、尺寸等因素,商用OLED显示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端零售、机场、展厅等情景,随着产品形态的多元化和价格下调,有望在更多显示领域挑战其他技术阵营。
创新驱动,液晶白板竞逐教育市场
◎成绩与压力并存
对于液晶白板而言,成绩与压力并存。数据显示,2016年液晶交互白板年成长率36%,市场规模达66万台。全年教学互动显示产品出货首次达到100万台以上。而其竞争对手传统投影白板销量为36万台。
不过,在漂亮成绩的背后,液晶白板企业也深感压力。一方面是,市场基数已经较大,实现较高的市场增长率并不容易。另一方面,随着薄改工程5年计划过半,2018年之后,市场需求恐将进入「政策空白期」。
与此同时,2017年教育部政策出台,对教室面积和白板尺寸进行了规范。尽管是针对投影白板,但也引发了教育行业整体朝向大尺寸化变革的讨论。而自2016年以来大尺寸液晶显示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另外在7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白板领域,上游供给紧张。都加剧了大尺寸领域液晶白板竞争的压力。
◎技术创新营造新卖点
面对大尺寸突破的难题,液晶白板企业开始向技术创新方向谋求突破。如飞利浦液晶交互白板主打健康护眼概念,采用了舒适蓝护眼技术,减少对眼睛的伤害。康佳推出基于电容触控屏幕的液晶交互产品,精度、灵敏度高于传统红外触控技术。海信推出新一代「非物理激光笔」,代替传统激光笔,更加护眼,同时具备丰富的互动功能。 未来,伴随4K、8K、3D、VR、OLED等技术的逐步成熟,液晶白板在交互体验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这也成为液晶白板企业信心的来源之一。
◎多元化服务掘金智慧教育金矿
同其他商显产品类似,液晶白板行业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凸显,创新动力不足,用户需求升级等难题。在此背景下,从硬件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谋求服务的多元化,成为相关企业在智慧教育金矿掘金的利器。
如在第73届中国教育装备展上,艾博德提出「创客教育2.0」,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创新人格的闭环创客教育生态圈为中心,以达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颠覆式创新为目的,培养高分多能新学霸。希沃发布「发现教学小数据」前瞻理念,发布全新产品方案,构建从教学到管理的完整教育信息化平台。在提供「好用的工具」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成效的同时,也提供「有效的数据」以辅助老师个人及学校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
拥抱智慧教育,当前已成为相关企业的共识,这其中对于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提供了更多机遇。对于液晶白板企业而言,这也是破解竞争迷局,谋求稳定增长的机会。
大屏企业大玩「跨界」,生态圈概念走红
◎技术边界日益模糊,综合服务概念崛起
关注近几年的大屏商显行业,不难发现,「技术站队」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换句话说,以往被明确定义为某种技术支持阵营的企业,开始「跨界」尝试更多的技术类型——其中甚至不乏某技术领域的巨头。
诸如,DLP阵营大佬威创,旗下不仅有液晶拼接产品和表贴小间距,同时亦是COB小间距的支持者和领跑者;小间距LED阵营巨头利亚德,通过收购美国平达公司,涉足液晶、OLED、投影等业务板块……
威创COB小间距LED显示屏
总体而言,商显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兼并收购,正在努力摆脱技术单一化的被动局面,朝向综合显示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之一是多元化的技术路线,有利于企业对抗单一行业同质化竞争。或者说,「多条腿走路」更加有助于分散风险,毕竟,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对于绝大多数从业者而言,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大屏商显行业的本质并非技术性行业,而是应用型行业。行业竞争向本质的回归,使得企业更加倾向于依托客户资源优势展开产品布局。本质上也是用户采购需求从设备导向向项目导向变化,对技术方案需求多元化的催化结果。
◎生态圈,大屏行业新玩法
其实,纵观近年来大屏商显行业倡导的从硬件提供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再向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共识,正是综合服务概念的落地实践。不仅如此,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单打独斗」的模式也已经玩不转了,可以说,离开「生态圈」,谁都很难玩得好。 正如艾博德股份总经理许军在接受投影时代网采访时所说,新的市场环境下,一家企业很难从头至尾包揽一个行业的所有业务,未来一定是大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生态圈中各自负责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用户的利益。
诸如公司旗下的智慧教育体系即是建立在阿里云生态系统之上,目的就是充分利用阿里云世界级的防范黑客攻击能力,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通过这种「借力」,不但能使艾博德更加轻松地解决数据安全问题,进而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擅长的工作,同时对于用户的信息安全也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因此,未来的大屏商显行业,一定是竞争与合作并存。企业必须清楚自己的专长,并找准自己在生态圈中的位置。
液晶拼接创新难,应用领航破迷局
◎企业对「更窄拼缝」已兴致索然?
关注2017年各大显示行业相关展会,不难发现,在液晶拼接领域,不仅缺乏颠覆性的创新,就连以往关注度最高的拼缝问题,也不再成为企业争相标榜的热点。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液晶拼接都是以中低端市场为主攻方向,然而,其自身作为高度规模化的产业,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不足,同质化现象凸显。为了谋求更高的利润空间,企业力求实现拼缝的进一步缩小,以弱化其在高端应用领域与DLP、小间距LED在画面完整性方面的劣势。
不过,目前为止,这一数字尽管实现了1.4mm,但与DLP和小间距LED小于0.5mm的拼缝而言,还是稍大了些。事实上,这一层级的液晶拼接产品,在制造成本上较3.5mm产品呈几何级数提升,令液晶拼接失去了固有的价格优势。不仅如此,为了追求小,其舍弃了一些面板边缘的支撑结构,在运行稳定性上也有所折扣。
因此,对于液晶拼接而言,再向下追求「更小」,非但没有太多技术可行性(毕竟引线、背光是不可能舍弃的),更没有商业应用的价值驱动。由此也不难理解,液晶拼接行业的传统巨头LG、三星等将目光转向了OLED、micro LED等新兴技术。
◎应用领航,实现经营价值最大化
那是不是说液晶拼接的困境就没有出路了呢?也不是。一方面,液晶拼接屏企需要不断开发液晶拼接的新应用,瞄准细分市场需求,实现应用下沉。特别是,借力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大屏技术路线,液晶拼接并非独立存在,短期来看,其与DLP拼接、小间距LED等处于同一应用价值空间;长期来看,这些技术又面临OLED、micro-LED等新兴技术种类的挑战。因此,无论从这些技术间出现的市场重叠性,还是企业降低技术淘汰风险来看,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谋求「多技术」经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更进一步说,更多的大屏商显企业,已经不再愿意将自己定位于「技术厂商」,而是「应用服务商」。从应用需求出发、从渠道和客户资源出发,涉足DLP拼接、小间距LED等更加广阔的产品范畴,有助于实现企业优势资源和经营价值的最大化。
盯准数字标牌蛋糕,商显企业争相铺路
◎数字标牌行业前景诱人
谈及商显市场的应用「金矿」,数字标牌绝对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词。由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提供的最新数字标牌和专业显示器市场分析指出,数字标牌生态系统所有渠道在2016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户外数字媒体(DOOH)广告空间将持续占据未来几年每年收入中的很大部分。2017年,有更多的显示器从静态转为数字,尤其是更加经济实惠的户外LED显示屏。
另据ReportBuyer最新报告,全球数字标牌市场预计在2017至2022年间保持8.21%的复合年增长率。显示技术的进步和硬件成本的下降正在推动这一增长。此外,由于需求增加,零售商正在推动行业增长。报道称,由于互联网普及率、城市化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预计亚洲将在2017-2022年间保持最高增长率。
◎商显企业争相铺路
数字标牌应用的美好前景,已经使其成为企业追逐的热点。2017年,LG将旗下经典86英寸超宽屏商用显示器升级至88英寸,更重磅推出了柔性及透明OLED显示屏,1.0mm小间距LED、4K超高清标牌显示器等产品,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数字标牌市场的领导地位。
上海三思小间距LED广告机
不仅如此,国内商显企业也动作频出。比如小间距LED屏企代表上海三思、洲明科技、阿尔泰等瞄准时机推出的小间距LED广告屏,将大尺寸与高颜值融为一体。京东方构建8K超高清显示产业生态。相关设备层面,同辉佳视热推Q-Share智能交互终端,德普视讯推出Quick Present无线传屏设备等,也为智能标牌体系的构建铺平了道路。
从广义上讲,数字标牌产业涉及的,除去显示硬件设备外,还包括相关软件、支持设备、内容开发等服务。这顺应了商显行业从硬件提供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再到服务提供商模式的转变大潮,同时也为商显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思路。
技术影响削弱,经营能力考验商显企业竞争实力
◎技术「相对过剩」带来的同质化问题
近年来,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已经成为多数商用显示企业的共识。其中,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最为突出,直接导致企业差异化竞争力的缺失。有观点认为,这种同质化,一定程度上是由技术「相对过剩」导致的。
以小间距LED为例,当前P1.2为行业主流规格,而P1.0及以下的产品,事实上已经处于可量产的阶段,但当前阶段的高价格对于应用普及形成一定阻碍。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选择小间距LED显示屏的用户多数是将其用于大幅面、非近距离的应用,对于绝大多数项目而言,高清分辨率 已经可以满足较远距离观看的需求。在4K尚未全面渗透时,更小间距产品自然就被视作超出需求的「相对过剩」技术。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液晶拼接领域,尽管1.8mm、1.4mm拼缝产品已经问世,但目前3.5仍是市场主流。
那么,我们的技术真的过剩了吗?也不是。对于OLED、micr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市场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和消费热情。因此,可以说,这种相对的技术过剩,本质上是颠覆性创新的不足,或者可以看做是,质变之前的量变积累阶段。
◎运营能力构建新的「差异化价值」
目前阶段而言,技术和产品的进步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逐渐减弱,那么,如何走出同质化竞争泥潭就成为商显企业共同面对的课题。
投影时代网专家认为,当前商显行业竞争,正在从技术主导逐步转向经营能力主导。具体而言,企业项目能力的发展,PPP模式,金融手段,运行性经营等非技术性实力的比拼,影响力日益增强。也就是说,企业差异化竞争实力也即差异化价值的营造,逐步向以品牌为依托的综合运营能力倾斜。
「智造」驱动,本土商显品牌话语权提升
◎行业领跑,本土品牌书写「智造」神话
液晶时代,中国屏企在上游核心技术领域的缺失,使得自身长期处于被动追赶阶段,商显领域的「中国制造」也多数是围绕下游组装层面进行。这种结构层次决定了,即便依靠「微创新」,本土品牌在行业的话语权也是十分有限的。
不过,这种被动局面正在改变。诸如小间距领域,本土品牌依靠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和前瞻性的市场布局,掌握了行业的主动权。1.0mm以下领域,我国已可实现量产,并在COB封装等路线方向上做出布局。
平板显示领域,京东方于合肥布局全球首条10.5代线,并将自2018年3月份量产,依据京东方的线路图,合肥工厂2018年将产出超200万片65英寸电视面板,到2019年将进一步增加至300万-400万片,这一数字将有可能超过韩国和中国台湾。
此外,京东方认为全球8K面板市场在未来五年可能以11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且60英寸及以上面板领域的8K渗透率到2020年将达到25%,因而十分关注在10.5代线制造8K面板。而OLED也是京东方关注的技术方向之一,除绵阳、成都的OLED显示屏工厂外,还计划建设第三家柔性和可折叠OLED显示屏工厂,并计划成为苹果供应商。
伴随「中国智造2025」政策导向的落地,我国的显示设备制造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升级,日渐完善的产业生态圈逐步成形,中国智造已在路上。
◎话语权提升,改写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制造的全方位升级,无疑正在改写全球商显行业的竞争格局。平板领域,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本土品牌正在技术和产能方面赶超外资品牌,抱团形成堪与外资抗衡的中国力量。传统DLP拼接领域,4K激光的应用成为本土品牌巩固领先地位的又一利器。 而在小间距LED,以及未来可期的mini-LED、micro-LED等基于半导体技术的显示应用,本土品牌在技术、市场及产业基础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
由此,伴随「中国智造」的主旋律,民族品牌将一改以往在商显行业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在部分领域甚至掌握领跑优势。中国品牌的话语权将进一步提升。
产品线复合化,商显企业热捧「多条腿走路」
◎企业玩技术跨界,「多条腿走路」受热捧
大屏商显行业,企业之间的技术边界越来越模糊,「技术跨界」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举例而言,传统DLP拼接显示巨头威创,近年来不仅同步推出LCD产品,更加大了针对COB小间距LED显示技术的研发,形成了对大屏显示技术的全包围。
小间距LED领域,企业不仅借助小间距LED广告机、智慧路灯等产品形式实现业内的多元化,也借助COB等技术路线开拓新的应用,更通过同样基于半导体显示技术的基础,开拓mini-LED、micro-LED等新路线。
三星4K影院LED显示屏
平板显示领域,LG在稳固已有LCD业务的同时,不断加大OLED研发及应用推广力度,抢占技术制高点。而三星则在LCD之外,着力针对micro-LED技术的尝试,并率先在影院领域进行小间距LED的应用尝试。包括索尼在内,也加大了针对半导体显示技术的研发力度。
如今,这种跨越技术红线的「多条腿」走路模式,显然正在日益受到商显企业的热捧。
◎用户更看重综合服务能力,单一产品线模式遭遇挑战
究其背后的原因,可以说既是被动也是主动的选择。近年来,大屏商显行业「应用为王」的导向性影响日益提升,用户在项目显示系统的选择上,需求越来越复杂化、多元化,往往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其所有应用需求,这就「迫使」商显企业对自家的技术阵营进行更为广泛的布局。
换个角度来看,这种多元化的产品线布局,也是企业摆脱产品同质化竞争的良方之一。特别是在行业竞争的焦点逐渐由产品向综合服务能力转换的背景下,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在资金、研发、渠道、客户资源等方面的积累和优势,可以在多元化产品的辅助下实现这些优势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未来的商显行业竞争,将主要聚焦于以品牌为依托的企业综合服务能力方面,这使得摆脱单一产品路线,谋求多元化布局成为企业追逐的热点。
激光能否堪当DLP拼接「救命稻草」
◎小间距、液晶拼接入侵,高端领域不再是DLP独享
风云变幻的大屏商显行业,DLP拼接的命运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以往在室内高端显示领域,DLP拼接一家独大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造成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与液晶拼接和小间距LED显示屏的进化和抢食关系密切。
LCD拼接方面,伴随拼缝的逐步缩减,其成本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对成本较为敏感且用量较大的视频监控领域,LCD拼接日益成为主流选择。而小间距方面,伴随像素间距的不断减小、分辨率的日益提升,以及低亮高灰等问题的解决,小间距LED在电视台背景墙、气象局、指挥调度室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日益增多。这些,都蚕食了DLP拼接的既有市场。
◎直面挑战,激光DLP能否抗衡
为了应对挑战,DLP拼接企业也通过技术迭代升级为DLP拼接注入新的竞争力,激光光源的采用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例。激光光源为DLP拼接带来了更高的亮度、更佳的色彩、更长的寿命。
不过,问世三年有余,激光DLP的市场行情却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究其原因,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由于在激光之前,已经有LED光源的铺路,而对于大屏行业用户而言,在超大尺寸DLP拼接应用中,用户对于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更多,这使其更加倾向于选择相对成熟,且成本更低的LED光源。
另一方面,由LED向激光的「升级」,相对于汞灯投影机市场的光源升级,以及液晶拼接、小间距LED等的技术升级而言,颠覆性不足,甚至可以看做是一种相对的技术过剩。业内人士指出,以上因素决定了,在DLP拼接市场,激光光源产品的市场推进过程必然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进程。
◎经营转型,DLP屏企并非深陷「寒冬」
对于DLP屏企而言,激光光源或许不是救命稻草,但也并非无路可走。面对未来的商显行业竞争逐渐向企业经营能力转型,DLP屏企要想谋求出路,一方面可以实现产品线布局的多元化,以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将自身在资金、资源、研发等方面积累的资源优势转移到其他产品路线上,谋求新的盈利空间。
台达激光DLP助力东岳集团
另一方面,从市场需求端来看,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正在成为大屏商显工程的关注焦点。这就使得,以往以硬件为核心的竞争逐步向围绕软件的综合解决方案方向转化。无形中削弱了显示方案对硬件的依赖性,而更加看重软件层面的综合解决能力,而这些正是DLP拼接企业多年经营积累的对于用户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服务能力。
综合而言,DLP拼接尽管面临一些困境,但仍有其生存空间的必然性,如何选择以后的路是当前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
本文来源于投影时代,商显世界获得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lxk_sky。 |